语言选择:

公益项目

“寻找水中大熊猫”众筹结项报告

2015/10/19 15:14:00

“寻找水中大熊猫”众筹结项报告

 

项目概要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又称鳞秋沙鸭,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全球数量在5000对以内。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物种的越冬地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于20149月启动的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项目,从201412月至20152月共3个月的时间内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调查点开展了越冬调查,共有45家观鸟会、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和群体累计350余人次的观鸟爱好者、专业研究人员作为志愿者奔赴调查一线,足迹所涉河流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10个流域,并在29个调查点共发现中华秋沙鸭425只,其中雄鸟138只,雌鸟及幼鸟287只。这是全国迄今为止针对雁形目某一特定种类最大规模的越冬情况调查。

除了以往有认识的长江以南越冬地继续发现中华秋沙鸭较大种群,此次调查的重要成果是发现了鄂豫皖三省的多个中华秋沙鸭集中越冬地,数量比较可观。同时,此次调查也积累了大量中华秋沙鸭越冬地面临的诸多干扰、破坏、威胁的图片和访谈记录的一手资料,对这一物种的保护提出了警告与建议。

本次众筹作为配合项目筹款和社会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11月底发起至项目执行结束时为止,累计筹得1.7万余元,捐款人数1100多人次,捐款链接在微信、微博、校内等社交工具上得到了广泛转发。许多不了解中华秋沙鸭的公众被唤起了关注水生态健康的意识,不少鸟友反馈“自己身边不观鸟的朋友也知道这种鸭子的重要意义了”。显示出自媒体平台调动社会资源的强大能力。

 

项目执行过程和项目成果

(一) 前期筹备

20145月,朱雀会组织了中西部9省区十几家观鸟组织的水鸟调查培训,重点之一就是中华秋沙鸭的调查。20146月,朱雀会在贵州宽阔水保护区召开全国观鸟组织负责人会议,进一步讨论开展中华秋沙鸭全国同步调查的可行性,获得相当积极的反响。初步决定先开展一次尽可能覆盖范围较大的越冬前期普查,摸清主要的越冬分布点和大致数量。

20141117日,朱雀会所拟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项目建议书》获得SEE秘书长办公会议通过,同月,朱雀会在腾讯乐捐平台发起《寻找水中大熊猫》众筹活动,项目开始进入执行阶段。

(二) 项目执行

1. 调查阶段

本次调查项目野外调查时间于2014124日开始,至2015124日结束,共分为两个阶段:

同步调查阶段2014124~1214日):根据各地观鸟组织已经掌握的中华秋沙鸭分布地点情况,以及部分推测越冬地,进行严格同步越冬地种群摸底调查,了解中华秋沙鸭全国已知越冬地大致越冬种群状况。

补充调查阶段2015116~124日):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对第一次阶段未覆盖到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几率较大的潜在越冬地进行补充调查

2. 调查范围

调查共涉及了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它们分别是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覆盖了中国东北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绝大部分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的省份(除江西省)。最西调查点为云南大理市剑湖(99°55'05.03″),最东调查点为丹东鸭绿江(40°21N, 124°43'41"E),相差25个经度,东西直线距离约2700公里,水平跨度约2450公里。而南北跨度也从温度一直到热带,最北调查点辽宁本溪太子河(41°2230N),最南调查点为广东湛江鹤地水库(21º42´),相差20个纬度,南北直线距离约2600公里,垂直跨度约2300公里。

本次调查涉及的水系和流域主要包括: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澜沧江、珠江、东南沿海诸江(包括钱塘江、椒江、瓯江、闽江、韩江),加一个较小的流域,滦河。一共10个流域,还有50多条一、二级支流及众多独立河流,更多为上游或源头支流,上溯支流大多超过3级。包括淡水河流和水库包括人工河道及部分沿海地区,如京杭大运河、黄海沿海、渤海沿海,引黄济青等水域。

 

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的形式,样线法采用船行、车行和步行的方式进行。利用双筒望远镜和单筒望远镜进行寻找和观察。由于中华秋沙鸭个体较少,计数均精确到个位数,雄鸟单独计数,雌鸟、幼鸟和亚成鸟合并计数。

朱雀会为各调查组提供了技术指导、调查表、调查报告模板、新闻通稿等支持。

4.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记录中华秋沙鸭个体425只,其中雄鸟138只,雌鸟或幼鸟287只。中华秋沙鸭雌雄幼数据分省汇总见下表:

 

各有中华秋沙鸭记录的调查点中,发现数量超过10只的地点(河流)如下表:


  此次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地,除了传统认识的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新发现的相对集中越冬地在鄂豫皖三省,其次是西南,如重庆、广西。传统有认识的越冬地,比如浙江、福建,很多地方没有找到中华秋沙鸭,发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砂与各种施工,其中比较无奈一种的是“生态旅游”开发,对河流生境的原生态破坏严重。所有提交的调查报告里面,只有一例是在浑浊水域记录,其他均记录于清澈或较清澈的河流。可见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水质具有显而易见的指示作用。但此次水质的评测并不精确,主要靠调查人员的经验判断,我们也计划在后续的调查工作中持续改进。


新发现的越冬地及环境威胁因子分两类:一类是水源地,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比如禁止排污、禁止施工等,但此类栖息地的保护措施为重在保护水质,不能有效禁止捕鱼和电鱼,还可能有捕鸟;一类是枯水期严重少水的河流,主要在豫西,大量挖沙作业在河道中进行,中华秋沙鸭在夹缝中生存。

(三) 项目其他产出

2015110-11日,朱雀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了2014年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总结表彰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鸟会的调查组长汇报了调查成果,交流信息经验,重点讨论了整个调查与后续工作中发现的自身问题,并商议下一步建立长期持续观测点的事宜。

 

2015328日,朱雀会与SEE基金会联合在京举行报告会,展示了2014-2015年越冬季中由40多家观鸟组织联合进行的中华秋沙鸭越冬调查成果。报告会邀请到北京林业大学雷光春教授(兼任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网络中华秋沙鸭工作组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兼任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动物所何芬奇先生、WWF迁飞路径项目刘培琦先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建设处尹峰处长及森林与人类杂志的代表到会。专家学者们对这次调查给予积极肯定,并探讨如何开展继续的调查与监测、保护工作,形成了多方合作开展水鸟调查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意向。

 

此外,本次调查形成了至少五篇调查通稿,在浙江林业在线等政府门户网站、湿地中国等NGO平台、扬州晚报等媒体上得到了广泛报道和关注,使中华秋沙鸭有望成为公众熟知并向社会宣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水环境的明星物种。而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危机也展现于公众面前,也为监测与保护做了极好的铺垫。如能进一步推进,形成更大的社会关注度,对保护中华秋沙鸭和水环境,将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善款接收公示


 

善款使用情况

本次众筹共筹集善款19536.85元。根据预算,众筹款用于支持《中国鸟类观察》印刷。善款实际使用情况如下:

 

不足的586.25元由项目其他预算补齐。

项目执行反馈

 


20153月,2000份《中国鸟类观察——中华秋沙鸭调查专辑》如期出版,该期《观察》汇总了中华秋沙鸭调查后期报告、各个调查点的调查进展与成果、调查花絮、志愿者心得体会等内容,发送至全国鸟友及相关学者手中。是《中国鸟类观察》创刊十年以来发送规模和覆盖范围最大的一次。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