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临沧市云县,有一个叫白莺山的村寨,处于云县大丙山中部,北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是“忙怀文化”的核心区,同时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悠久的种茶、产茶历史,孕育出千年的茶文化。生活在这里的500多户村民多为彝族同胞,种茶、养殖、打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村寨的土地面积不大,却拥有3260亩的古茶树资源。
深藏在村寨里的古茶树,小有百年的历史,老有千年的历史。盘虬卧龙的枝干,记录着自然的历史,书写着村寨的茶文化。
曾经,在这静谧没有喧嚣的村落里,茶农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淡的生活,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后来,古树茶被炒热了,寂静的村落开始热闹,商家把目光瞄到各个拥有古茶树的村寨。茶叶价格迅速飙升,圈地围树,对古茶树进行掠夺式的采摘,古茶树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他们,忘记了悠久的古茶树的历史,忽略了深厚的古茶树文化,违背古茶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只把古茶树当做摇钱树。这种掠夺式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
云南曾经拥有五十多万亩的古茶树资源,这些古茶树历经千百年的筛选,每一棵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然而近年来,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开垦新茶园,砍伐古茶树,不少古茶园被毁掉,据调查,如今尚存的古茶树仅有20万亩。
每一棵茶树的成长,都历经千辛。每一棵古茶树都承载着乡村的千百年记忆,是茶文化的自然载体。留存至今的古茶树,经历过风霜,对抗过虫害,从不曾在自然灾害面前低过头。而今,却逃脱不了人为的不合理干扰。
如今,云南古茶树面临危机,一旦被毁坏,将难再重生,连同古茶树的文化、风俗习惯也一并消失。难道我们还要看悲剧再一幕幕重演?
如果古茶树没了,那么茶文化还剩什么?彼时,我们只能到书中去寻找,原来我们曾经拥有,在破残的影片中捶胸顿足,为什么当初不好好珍惜?再也寻不着,这样一片茂盛的古茶园,再也触摸不到那样历经千年风霜的古茶树,再也品不到那样沁人心脾的古树茶香。
假如,古茶树资源枯竭了,我们还能自信满满的夸耀,我们身居茶文化发源地么?古茶树没了,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古茶树资源保护是持久战,急不得,也缓不得,更等不得!我们既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总得行动起来。用行动,来填补一个个漏洞。总有一种方式,是大家都能够参与,乐意支持,又能真正利于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我们要积极尝试,要探索!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犹豫,古茶树资源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的策略是:保护古茶树——生产优质茶叶——研究并传播茶文化——可持续利用古茶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云南省境内所有的古茶树种植地区开展以下保护措施:
1.多方联合建立古茶树保护示范村:调查古茶树的基础资料、收集茶文化的相关历史故事和传说,划定古茶树保护范围,制定古茶树科学管护办法。
2.搭建平台传播古茶树保护、茶文化、生态保护文化:建立网站宣传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古茶树保护方面的咨询,并与广大古茶树保护支持者线上交流,宣传古茶树的保护价值,并进一步对古茶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深入挖掘。
3.促进优质古茶树茶叶生产-销售产业链的形成:联合茶企业的组建古茶树保护合作社,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古茶树,采摘优质茶叶,提到当地农户生产茶叶的品质,促进优质茶叶价格的提升。
4.开展社区可持续生计活动:为鼓励农户参与古茶树保护示范村建立,凡事支持并加入古茶树保护合作社的村民可获得社区生计替代种植的支持与技术指导,并有机会获得能源改善项目的支持。
古茶树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个机构的事,我们要联合社会各界参与保护!
个人或者企业单位,可以选择认养一户或多户古茶树,与农户协商认养方式与认养年限。认养的企业还可以有管理经营古茶树的机会,农户为委托管理方,并从参与管理中获得报酬。还可以与农户合作经营古茶树,合理分配收益。还可以联合多家企业冠名建立生态古树茶叶生产基地,促进高品质茶产业链的形成。 还有更多参与方式,只要你愿意为古茶树保护献一份爱心……
项目筹集到的资金将用于前期古茶树基础调查,我们会尝试建立1个古茶树示范村。搭建网络宣传平台,用于提高古树保护方面的咨询、古茶树保护价值宣传、存进茶叶爱好者的交流。同时,我们将成立古茶树管护技术支持合作社,让社区参与到保护古茶树的活动中来。您的支持是保护古茶树的起点,凝聚着拯救千亩生态古茶树的希望!
请捐赠人发送捐赠截图至“泡芙小组”微信账号(请加微信号:puffteam),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为您反馈项目活动进展。
基于人工成本、邮寄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将为捐赠金额100元(含)以上的乐捐网友开具个人捐赠票据。希望爱心用户按需申请。(需要捐赠收据的必须将交易订单号、QQ号、发票抬头、金额、捐赠渠道、捐赠日期、联系电话、email、地址、邮编等信息发至邮箱ygf@ygf.yn.cn经确认后会尽快回邮捐赠收据)。发票索要电话:0871-6501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