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资讯中心

倡议书——名誉理事长白恩培

2014/4/11 11:42:00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全球的共识;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08年注册成立的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基会),通过公开募集和接受捐赠,动员和吸引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和人士支持并参与生态建设,共同关注森林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自然资源宝库”等殊誉于一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森林保护关键地区之一。境内的森林及其整个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着维护金沙江、澜沧江等六大水系的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保持水土资源和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和低效林改造等,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截止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4.64%,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48万亿元(全国第2位)。目前,全省还有40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需要绿化,120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需退耕还林。森林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从根本上保护逐渐减少和消失的森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在此,我们倡议:大家行动起来,伸出援手,慷慨捐助,围绕森林植被恢复和林业碳汇等保护行动和公益项目,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植被恢复。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愿集众人之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守护美丽“七彩云南”!
      您的捐助可以是定向的,也可以是不定向的。如果定向捐助时,请说明具体项目或具体区域。(附件:部分案例和推荐项目)
 
基金会地址:昆明市五华区茭菱路167号林园小区24-1-102室,邮编:650106
联系人: 邹恒芳         电话:0871-65018953
账户名称: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账    号:24010401040003160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昆明市圆通支行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名誉理事长  白恩培
理事长    陈勋儒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一:    
 
滇西南澜沧江-怒江流域植被恢复森林碳汇项目案例

      案例一:腾冲县小型再造林景观恢复项目
      2006年,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云南省林业厅联合了保护国际(CI)、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在云南省腾冲县启动和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腾冲县小型再造林景观恢复项目。该项目毗邻滇西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密集的保护优先区之一。2007年,项目成为了全球首个通过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标准)认证的森林碳汇项目,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获得 CCB标准金牌认证的项目。该项目在腾冲县完成人工造林467公顷,经测算,预计30年项目期内(2007-2036年)累计吸收约15万吨二氧化碳(CO2),并于2008年通过志愿者市场成功交易,获得碳收益约400万元人民币。碳收益又返回林木所有者进行后期管护。项目地块涉及腾冲县北部3个乡镇(曲石乡、界头乡和猴桥镇)5个村和一个国有林场(苏江林场),涉及农户435户,2214人。造林树种为秃杉、光皮桦、桤木、云南松,均采用混交方式。项目采用已被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小型造林/再造林项目简化基线方法学和监测方法学”。通过项目实施,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还给当地社区提供可持续的薪柴供给,林下产品增加社区收入。
      案例二:迪士尼滇西南澜沧江流域植被恢复森林碳汇项目
      2013 年,绿基会与省林业厅、TNC等合作伙伴合作,在云南省临沧市启动了“迪士尼滇西南澜沧江流域植被恢复森林碳汇项目”,项目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镇康两县,毗邻澜沧江和南捧河等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重要廊道地带。项目前期开发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在未来将可恢复1500公顷的本地树种的森林植被,未来20年,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至少35万吨的二氧化碳。
      项目总体目标是:
      1、实现关键栖息地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本地树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逐步恢复关键栖息地的砍伐迹地和退化土地上的森林植被,以增强关键栖息地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构建物种种群交流的廊道。
      2、加强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以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为手段,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恢复后的森林生态系统,将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系统和当地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3、实现项目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保护区内社区提供造林和管护的工作机会,增加社区收入,丰富社区居民造林管护的技术经验,同时提升当地人的自然保护意识。

附件2:
 
      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推荐项目
 
      项目一、滇南及滇东南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植被恢复项目
      项目区位于滇南及滇东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河口瑶族自治县、绿春县、屏边县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
      本地区位于亚热带南部地带,为岩溶地层发达的中低山山原地貌,地势为全省最低。气候明显具有由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的特征,年均温15~20 C°,年均降水量在800 mm~2000 mm之间;地带性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绿阔叶林,在降水量少、气候偏干的局部地区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分布。项目区地处我省东南边陲,属多山地貌,交通不便,农业仍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相对较低,项目区周边社区人均GDP约为240美元(258,200美元),部分村社的人均GDP只有200美元,150美元。
      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社会经济效益,项目采用社区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通过访问和咨询项目区农户,了解他们的喜好、意愿和关心的问题,以便项目实施中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通过实施项目,7099人(富宁,河口2678,黄连山4421,金平,屏边)村民将会从本项目中受益,根据拟议项目造林设计中,造林、林木采伐、果品采收、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可提供1124000个(富宁11万,河口2万,黄连山74000,屏边102万个)临时工(以林地清理、整地打塘、造林、积肥、追肥、抚育等过程中,每公顷需2人计算),72名(河口40,黄连山10,金平10,屏边12)长期护林员岗位。劳务、林副产品等收入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近20%(河口)。
      本项目的目的:
      (1)保护灵长类动物、马来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面积和效果;通过人工造林,促进退化土地森林植被恢复和的生态屏障建设,提高植被涵养水土能力,有效降低水土流失。
      (2)人工促进保护区及其周边破碎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性重建,形成珍稀动植物种群间的交流廊道,增强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了野生动物特别是保护物种(如灵长类动物、马来熊等)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场所,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3)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能力,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并在国际“碳汇交易”机制下挖掘森林生态效益有偿服务价值,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和利用探索新的道路。
      (4)合理选用树种进行造林,注重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改善当地社区生产生活现状,增加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缓解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矛盾,缓解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活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促进社区经济协调发展。
      (5)引入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帮助当地群众学习先进的知识,提高当地群众的整体素质。
      (6)在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改变当地群众传统的落后观念,提高保护意识,注重社区发展与森林保护并重。
      估算项目期内实际碳吸收累计量:1,808,001.51吨。通过项目实施能增加和提高蓄水、保土能力,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在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威胁的地段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固定土壤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区所在地红河州、文山州的主要地貌为石漠化区域,通过项目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本项目希望通过人工辅助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动植物种群交流的廊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同时,项目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持续增长的收入来源,这样将有效降低老百姓生计压力,杜绝盗伐、盗猎和不可持续采集活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生境的破坏,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森林中树木枝叶花草对烟尘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另外,树叶能够分泌出诸如醚、醛酮、乙醇、萜烯、臭氧之类挥发性物质,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大大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都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当数量就业岗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社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靠,降低社区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培训,使他们更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的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项目所选择的富宁县驼娘江自然保护区、河口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绿春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金平县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地带,聚集了植物的古老性、珍稀性、多样性和完整性,是动植物群落交流的廊道,是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黄连山自然保护区还与越南孟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并通过越南孟艺保护区与老挝丰沙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因此,CDM项目与国家在项目地区的林业发展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政策具有一致性。
      财务预算:
项目成本(与所附财务分析表中的成本一致)
E.1 营造林生产费用 5468.87万元
E.2 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费 55.84万元
E.3 其它成本 (解释) 630.00万元
E.4 总成本 6154.71万元
已有的或正在筹集的资金来源
E.5 直接投资 (投资者及投资数量) 4904.71万元
E.6 长期贷款 (名称和数量)  1250.00万元
E.7 短期贷款 (名称和数量)  万元
E.8 其它投资       (名称和数量)  万元
E.9 CER/ERU/RMU/VER的价格      35元/tCO2
E.10 财务分析
(附计算工作表)
无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6.49%
有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9.42%
详见所附财务分析工作表
 
 
项目二、滇西南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植被恢复项目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西南地区临沧市沧源县和永德县境内。项目区地处我省西南边陲,属多山地貌,交通不便,农业仍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相对较低,项目区周边社区人均GDP为240美元(258,200美元),部分村社的人均GDP只有200美元,150美元。
      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社会经济效益,项目采用社区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通过访问和咨询项目区农户,了解他们的喜好、意愿和关心的问题,以便项目实施中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项目共涉及3123户,12586余名村民将会从本项目中受益。项目可为当地社区提供2980多个临时工,32名名长期护林员岗位。劳务、林副产品等收入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近10%。
      本项目的目的:
      (1)保护并扩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面积和效果;
      (2)促进保护区及其周边破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性重建,形成珍稀动植物种群间的交流廊道,扩大野生动物特别是保护物种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场所;
      (3)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能力,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并在国际“碳汇交易”机制下挖掘森林生态效益有偿服务价值,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和利用探索新的道路;
      (4)合理选用造林树种,增加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从而缓解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矛盾;
      (5)引入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帮助当地群众学习先进的知识,提高当地群众素质;
      (6)改变当地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保护意识。
      估算项目期内实际碳吸收累计量:486,706.42吨。项目区位于怒江和澜沧江水系部分支流源头,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固定土壤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本项目希望通过人工造林促进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动植物种群交流的廊道,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蜂猴、豚尾猴、熊猴、黑颈长尾雉、绿孔雀等的廊道,为野生濒危动植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都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当数量就业岗位,增加社区农户收入,从而缓解社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靠,降低社区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培训,提高其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项目区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南延部,处于怒江和澜沧江水流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聚集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与国家制订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
财务预算:
项目成本(与所附财务分析表中的成本一致)
E.1 营造林生产费用 8846.29万元
E.2 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费 86.67万元
E.3 其它成本 1013.63万元
E.4 总成本 9946.59万元
已有的或正在筹集的资金来源
E.5 直接投资 9196.59万元
E.6 长期贷款 750.00 万元
E.7 短期贷款  
E.8 其它投资  
E.9 CER/ERU/RMU/VER的价格 42元/tCO2
E.10 财务分析
(附计算工作表)
无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7.87%
有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8.44%
 
 
 
项目三、滇中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植被恢复项目
      云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位于云南中部的大理和昆明两地区人口众多,人为活动频繁,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破坏较为突出。昆明市东川区和大理州的宾川县是云南中部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其植被的恢复对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涉及4个乡镇,4个村.一个林场。项目实施后,当地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和林副产品增加收入。根据当地林业局所做调查,平均每户每年通过出售林副产品可获得500元以上的收入,人均GDP提高5%。
本项目的目的:
      (1)通过在宾川实施人工造林,促进生境脆弱区退化土地森林植被恢复。提高植被涵养水土能力,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减少水旱灾害的危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通过恢复项目地块森林植被,增强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人工促进保护区周边破碎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形成珍稀动、植物种群间的交流廊道,增强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扩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面积和提高保护效果。
      (3)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能力,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并在国际“碳汇交易”机制下挖掘森林生态效益有偿服务价值,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和利用探索新的道路。
      (4)合理选用树种进行造林,注重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改善当地社区生产生活现状,增加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 
      (5)在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社区发展与森林保护并重。
      估算项目期内实际碳吸收累计量:645,871.05吨。项目区多位于金沙江水系上游,由于地块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中较高的泥沙含量使得土壤易于被侵蚀,这些地块存在较大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威胁,在这些裸露的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固定土壤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地块多处于高山峡谷、干热河谷地带,由于地块坡度较大,在没有稳定植被的保护下土壤遭受较大的侵蚀,石漠化程度和范围都将继续扩大。因此本项目在防治石漠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本项目将把生物多样保护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希望通过人工造林促进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濒危动植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同时,项目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收入来源,这样将有效降低老百姓生计压力,杜绝盗伐、盗猎和不可持续采集活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生境的破坏,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都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当数量就业岗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社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靠,降低社区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培训,使他们更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的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宾川项目区属长江中上游地区,轿子山项目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制订的长江上游生态防护林建设、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
      财务预算:
项目成本(与所附财务分析表中的成本一致)
E.1 营造林生产费用 1863.31万元
E.2 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费 20.58万元
E.3 其它成本 (解释) 216.96万元
E.4 总成本 2100.85万元
已有的或正在筹集的资金来源
E.5 直接投资 (投资者及投资数量)   万元
E.6 长期贷款 (名称和数量)     万元
E.7 短期贷款 (名称和数量)     万元
E.8 其它投资       (名称和数量)     万元
E.9 CER/ERU/RMU/VER的价格      35元/tCO2
E.10 财务分析 无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7.18%
有碳交易情况下的内部收益率(FIRR):9.78%
 
 
 
倡议书

项目推荐手册


文章来源: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