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资讯中心

项目地探访 | 你在蚂蚁森林种的树 云小绿去帮你看过啦!

2024/6/26 12:02:00

近日,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小编(以下简称“云小绿”)跟随由生态领域专家、造林队员、新京报媒体记者组成的“碳寻团”,一起走进云南省云龙县高原原始森林,探访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共同探讨社会力量以公益方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道路。


云龙是云南松种资源基因库,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2019年8月,蚂蚁森林捐资支持的“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启动,这也是“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后首个落地实施的保护项目。

本次“碳寻团”还邀请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杨军、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李添明、科普作家三蝶纪以及“蚂蚁森林”资深用户等,一同深入森林腹地,探访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的同时也探讨互联网公益模式对生态保护修复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路颠簸,跋涉5小时终到高原营地

6月15日一大早,“碳寻团”正式出发,赶往位于云南省云龙县的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情况。

一山晴,一山雾,风景各不同。云雾迎面涌来,有种“向云端”的感觉。两个多小时后,云小绿一行来到云龙县检槽乡的山脚下,沿山再向上行驶到造林队营地,还需要两个多小时。 中午时分,经过近5个小时的跋涉,“碳寻团”终于来到造林队的营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一处林间草地,周围都是绵延的高山,朵朵白云漂浮在山腰,风景十分秀丽。

在营地,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董利斌向大家介绍,该保护区总面积共21.7万亩,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是天池片区,面积9.7万亩,北片区面积12万亩。“尽管种植区域内原有的植被覆盖率很高,但在这里,科学种树以修复生态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董利斌说,“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在云龙种植的种树为华山松、云杉和冷杉,都是适合当地高山的乡土树种,项目实施至今,一共种了7500余亩山林,栽植树苗74万余株,全部验收合格。这些树木长成后,能达到“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重效果。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徐会明补充说道,在保护区的北片区,有180只滇金丝猴,在天池片区有20只滇金丝猴。南北片区中间有一段是破碎的林带,需要通过种树修复破碎的林子,建一条南北连通的滇金丝猴生境廊道,让南片区、北片区的滇金丝猴连接起来,让它们的族群能有基因交流。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云龙川子山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成为了斑点状的树丛,胆小且谨慎的滇金丝猴不敢从空地经过,猴群不得不“分居”在一座大山的南北两侧,相隔四十公里。“滇金丝猴种群的栖息地,因原始森林林带的断裂,被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猴群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长此以往的‘近亲繁殖’会带来滇金丝猴种群面临退化甚至灭绝的风险。”徐会明说。

人背马驮,网友“拇指种树“, 造林员们变成现实

“碳寻团”稍作休息后,开始跟随造林队员上山种树。这次要去的是蚂蚁森林752号林,面积738亩,计划栽种树苗数量为81858棵。该林块位于造林队营地上方山脊,约1个小时步行路程。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方翔是这一项目种植养护的主要执行人,登山途中,他向“碳寻团”员讲述了种下每一颗树苗的不容易。“在云南云龙的种植地,分布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间,种树所需要的物资,都靠人背马驮,还需要克服山间多变的天气及高海拔反应,纯靠人工完成种植。”方翔说,参与这一项目以来,他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高山上,把全国各地网友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用拇指“种”下的树,真正变成一棵棵栽下的树苗。

亲手栽下一棵华山松,山脊上小树苗连片

终于到达752号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标识木牌,后面高耸的山脊草原上,连片种植着华山松小树苗,场面十分壮观。

挖坑、栽苗、踩实、支护……只用几分钟的时间,造林队员就完成了一棵树苗的栽种。看到造林队员栽种树苗的娴熟动作,云小绿也尝试亲手栽下一棵华山松树苗。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栽种树苗前,造林队员向大家讲解了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山上种树选位置时,需要以三角形排列,这样能更充分得获取雨水养分;挖坑时,要从低处向高处方向挖,这样低处的坑壁比较垂直,高处的坑壁相对斜缓,能更好地拦住雨水。此外,要挖出一个合格的树坑,深度要控制在30厘米左右,宽度要控制在40厘米左右,这样对于不到一米高的小树苗来说最为合适。

为何这里栽下的树苗,外围要用三根木棍支撑,木棍外还围上铁丝网呢?造林队员解释说,这是对小树苗的保护措施,防止被山上放牧的牲畜吃掉。“树苗先扎根,后长个,等三年以后小树苗长大,这些保护措施就可以拆掉。”造林队员说,之后,这些扎下根的树苗会以每年15-20厘米的速度生长,一株苗长成一棵树,至少要等20年,要等它们连成“桥”,让两座山上的滇金丝猴见面,这可不是急得来的事。因此,这个项目不仅需要下“苦功夫”完成种植,还需要持之以恒进行保护和养护,在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更无法“立竿见影”,需要秉持对生态环境向好的长期守望。

其实,种下一棵树容易,但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一片绿色生态的种子需要久久为功。过去5年,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通过“蚂蚁森林”等平台先后筹集5000多万元公益资金,完成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1.69万亩,共建共管社区公益保护地55万多亩,超过1亿人参与了滇金丝猴保护!未来,在云南和上海业务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将续写沪滇合作云南灵长类濒危物种保护新篇章!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0871-65018953     传真:0871-65018953
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中央丽城2期8幢1703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云南绿基会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23号

关于我们 | 公益项目 | 筹募捐赠 | 联系我们
滇ICP备12002087号-3  技术支持:意酷网络
网络备案 滇ICP备12002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