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座谈会,征求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的意见建议—— 共同参与 共同行动
一本厚重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征求意见稿)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个历时数年,由云南省环保厅、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牵头数十家专业机构编制的计划,提出了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向与行动。
从2008年镌刻在石碑上的《丽江宣言》到2010年《腾冲纲领》,再到2012年《西双版纳约定》,见证和感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变化——更加成熟、进步、务实。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理念,不断鼓舞和推进着云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得天独厚的禀赋
“云南有许多全球独有和特有的物种,如果这些物种在云南消失,则意味着在世界的消失。”主报告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宇明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开场白是这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云南省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省各分类类群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其中苔藓植物、鸟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是68.2%和66.8%。哺乳类、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淡水鱼类次之,裸子植物、爬行类和两栖类再次之。中国其他各省在开展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时,都是以云南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进行评定。
云南省已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保护基地等构成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迁地保护网络,并在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昆明植物园等开展了迁地保护和引种繁育研究。由国家、云南省、中科院共同投资建设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云南省种质资源保护的一个有效措施。
充满压力的现状
云南525万贫困人口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滇西南、滇南、滇东北一线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基于对发展的需求与渴望,可以预见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云南的经济发展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大压力。
近年来云南省物种的濒危和丧失程度十分惊人。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统计,云南省土著动物物种中已有35%∽36%处于濒危状态。432种土著鱼类中,有160多种处于濒危;1300种土著鸟类中,近400种处于濒危;307种兽类中,100多种处于濒危;1/3以上土著动物的生存告急。省内部分重要湿地发生功能退化。
云南近年大力发展的思茅松、云南松、桉树、橡胶等人工林的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天然林差距较大。外来入侵物种肆虐,云南现已查明209种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对云南的农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持久和不可逆的危害。
由于农作物野生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加上大量引进和推广新农业品种、品系,导致部分地方传统稀有品种资源丧失严重。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导致部分面积较小、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源枯竭、湿地面积缩小,植物开花结实率降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3种约10万株死亡。
此外,“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状,导致管理体制不畅。同一个资源富集的区域被冠以多个称谓,多个行政主管部门按条块分割各自进行行业管理,出现不相协调、保护成效难以保证现象。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剧烈冲击,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可能在3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逐渐消失,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可持续特质的传统自然资源管理模式也将与之一起消失,需要采取切实的保护手段。
20年的保护计划
这份全新的保护计划战略(讨论稿)确定的原则非常明确:生态立省、保护优先;科学保护、持续利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合理规划、尊重传统;惠益共享、生态补偿;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开放合作、生态补偿。
目标的设定为: 用20年时间,扭转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整体趋势,使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把云南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省”和“绿色经济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的生态示范区,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
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科学审慎地实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标: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同时实现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科学审慎地实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专家建言
薛达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摸清云南资源家底非常好。我惊喜地看到,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每一步都是一个前进。云南是个奇迹,这么小的一个地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状况是没得说。云南的挑战是贫困,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只是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之前,许多资源就流失了。
这个计划编制得非常好,建议加重考虑对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本底调查。资源保护的目的还是利用,要公平公正地利用这些资源,前提是摸清家底。因为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一个暂时的数字,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近期,我们曾经组织在云南的18个县进行物种调查,采集标本,有的县生物品种增加了400多个。如龙陵县在新的一次高等植物调查中,有70%的物种都是增加的。如元阳县的水稻,已经传了几百年,到现在还没有退化。建议云南能以县为单位进行资源调查,共同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包括固定样方,这样,即便是经过了若干年的变化,我们依然能掌握其真实性。
李德铢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建议云南申请建立国家生态特区,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咨询委员会。地球生物物质现在正处于高度濒危的状况,这在历史上是非常非常少的。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定位监测,数据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数据,可是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数字比较虚,许多物种只是在标本馆有,有的物种只有几棵了。建议在云南建立国家生态特区,像沿海建经济特区那样,争取国家投入。
杨君兴 中科院昆明分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我们刚刚从云南一个特有的植物资源中研制出一种抗抑郁症的药品,目前一、二、三期的临床已经一次性通过了。有这样的成果,可以鼓舞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也是前进的动力。
从丽江到腾冲,再到西双版纳,见证并感动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变化,成为一个核心理念,受到感动和鼓舞。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深度利用加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现在显露出了资源的价值,生物技术产业到了革命的前夜,云南守着优势也需要利用。
建议云南需要发现和注册一批生物基因专利,不能丧失了知识产权。目前我们正在云南野生稻的研究中发现紫色基因,以及花卉的新基因。云南有那么多特色野生品种,我们云南的新基因的专利应该成为亿元产业的优势,可以注册国家农业、牧业的新品种。
中国科学院下一步将组织生物方面的科学家,对云南省的生物资源进行调查,这是国家支持我们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最后,建议云南省政府积极配合进行国家申请项目,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国家支持云南桥头堡战略的一部分。
陆树刚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给雨林留下呼吸的空间!云南因为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而备受世人关注,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早已超出地域的概念,如果没有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就大打折扣。西双版纳需要保护好热带雨林,20多年来,我每年都带着学生到西双版纳实习,现在看到只有橡胶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虽然在云南省的面积不算大,但是是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不能再让热带雨林百孔千疮了。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生物多样性的背景产生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传统的遗传资源,一些传统文化与认知,对这里生态保护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如普洱茶,就是在云南特殊的生态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传统知识调查的数据库建设非常重要。
田 昆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主任
建议加强云南特有种的监测,云南的物种非常独特,许多是世界独有;加强对高原湿地的监管和立法,湿地是主要的生物多样性的载体,许多靠近城镇的沼泽地被划为未利用土地,被随意填埋,非常可惜;形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保护的机制,建立科技支撑。
欧晓昆 云南大学教授
刚刚的考察中看到,滇东南金平县特有的湿热雨林已经没有了,非常可惜。建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县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机制来考核干部。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云南项目办
建议在保护行动中创新,多方募集资金,包括开展活动让国内外社会企业家参与公益投入,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四川有这样的试点,企业家投资到基金会,用募集到的资金、地方基金,支持民间接管林地的管理权,加强对这里的保护。
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
建议从现在开始制作中小学生读本,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植根到这一代的儿童心里,20年后,当他们长大成人时,能够成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坚力量。
十大领域
领域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政策和规划计划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制度;完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领域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监测、评价和信息化管理。开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本底调查和编目;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环境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
领域三:就地保护行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地体系之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流域为基础的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江河的水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省、生态州(市),生态县(区)”创建行动。
领域四: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迁地保护;完善保护物种的繁育基地体系建设;“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专项收集。
领域五: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非木质林产品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领域六: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
领域八: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开展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的调查与编目等。
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人才培养和支撑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研支撑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领域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广泛参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保护行动
立法保护
自1973年全国首次环保大会后,我国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现有的几十部法律法规中只浮光掠影地提及生物多样性一词。目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的编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条例的出台将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保障与监督
保障机制包括政策与法规保障、监督监管机制保障、融资机制保障、补偿机制保障。进行包括执法能力、管理能力、宣传教育能力、科研支撑能力和信息收集交流能力的建设。建立《行动计划》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保护优先重点区域
● 青藏高原东南缘寒温带针叶林区:滇西北梅里雪山高山峡谷区、滇西北高黎贡山高山峡谷区、滇西北金沙江沿线高山峡谷区、滇西北云岭暖温性至温凉性针叶林区、滇西北苍山洱海区
● 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区:滇东北昭通四川盆地南缘区
● 伊洛瓦底江低山宽谷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区:滇西德宏低山中山宽谷盆地区
● 亚热带中部常绿阔叶林区:滇中无量山常绿阔叶林区、滇中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区
● 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区:滇西南临沧中山宽谷盆地区、滇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季雨林地区、滇南金平河口季雨林区、滇东南文山喀斯特山地区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连芳 摄影:雷桐苏)